为系统了解和掌握我市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市民饮水安全,市疾控中心于3月6号至10号完成了2023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枯水期监测的采样、现场测定项目的检测工作和样本受理及实验室送检。目前,相关实验室检测已完成,正在进行数据复核和网络直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近几年,通过市疾控中心饮用水卫生监测,为饮水监管部门和供水单位提供了有效的监管依据和安全预警。同时,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饮用水卫生专家提供了技术服务及建议,各供水单位对相关水处理工艺、供水管道维修维护和升级改造,新建或改造供水消毒设备设施,饮用水(特别是乡镇中型集中供水)的合格率逐年提升,确保了全市人民饮水安全。依托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市疾控中心检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已快速发展为全省饮用水监测工作的骨干基地,较大的提升了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实验室建设与高尖仪器设备投入增加,检测参数从40多项提升到近90项。
本次监测工作的实施,是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湖北省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等4项监测工作的通知》(鄂卫办通〔2023〕12号)和《荆门市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2023年版)》的要求进行。监测范围覆盖全市各县(市、区)所有城区和100%的乡镇。监测点设置原则上保持稳定。其中,市疾控中心负责市本级监测工作,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疾控中心负责各自辖区的监测工作。
本次枯水期监测指标为GB5749-2006规定的水质常规指标和氨氮,同时收集监测地区供水类型、监测点等基本信息。市疾控中心负责的市本级监测共设53个监测点(其中城区41个监测点,乡镇12个监测点),共完成53份水样和1749个参数的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样本46份,不合格样本7份,合格率86.79%(46/53)。监测结果显示,乡镇供水不合格率较高,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不合格原因可能是水处理工艺中消毒剂投加方式不合理或部分末梢水供水管网陈旧、破损、路径复杂等原因导致水中大肠菌群超标。
下一阶段,市疾控中心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全市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体系,提升检测检验工作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卓有成效地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保驾护航,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门篇章而贡献力量!
来源:荆门疾控
|